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走进光线 新闻资讯 彭艺微剧场 艺天下访谈栏目 作品展示 合作伙伴 签约艺人 华夏才女 拍摄花絮 联系我们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网剧的春天,要结束了吗?

作者:文宣部/张小姐/编辑 来源:转载 日期:2016/4/12 19:22:38  标签:“越污越火 为污而污”

2015年播出的网剧中,有10部点击超过10亿次,其中,点击最高的《太子妃升职记》突破30亿次。但近来,网剧似乎是“越污越火”,不少制作者因此“为污而污”。当“网剧的春天来了”成为某种共识时,纷至沓来的新政是否会改变这一切?网剧制作方又该如何应对?

近日,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发布了《协会2015年工作总结暨2016年工作规划》,文中提到,“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与中国广播电视联合会共同制定的《电视剧内容制作通则》已经于2015年底向社会公布,这是指导我们会员单位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生产电视剧指导性文件。”

按照该通则要求,早恋、同性恋、虐待、轮回转世等均不能有。虽然后来媒体澄清,这不是广电总局的红头文件,却这预示着电视剧管理制度将越来越严。

在这之前,全国电视剧行业年会在北京召开。在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李京盛司长也表达了相似的意思,他指出,随着互联网发展的突飞猛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加强管理网剧和网络自制节目。他透露了总局将对网络剧审查做出一系列规定,比如:网络剧审查开始,线上线下统一标准;网站自审的审核员需要接受总局培训考核,自审后播出引发热议的剧目将会进一步由管理司专家审核团队审核总结,有疑议的还会更进一步审议;24小时不间断地监看模式;及时发现“苗头”不对的剧,不要等成片了再下架……

这两则新闻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不少人担忧未来的新政会对电视剧尤其是网剧制作产生影响。这两年网剧实在太火,“网剧的春天来了”成为某种共识。但新政是否会改变这一切?网剧制作方又该如何应对?

  网剧的春天

人们之所以认为“网剧的春天来了”,并非没有理由。2015年的确是网剧扬眉吐气的一年。网剧并不是2015年才有的文化产品,但网剧真正大规模地进入观众与制作者的视野,并出现现象级的网剧,确实是2015年才有的事。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2015年播出的网剧中,有10部点击超过10亿次,其中包括《盗墓笔记》《无心法师》《暗黑者2》《蜀山战纪》《他来了请闭眼》《灵魂摆渡2》《太子妃升职记》等。尤其是年末有毒的《太子妃升职记》,点击率已经突破30亿,是迄今为止点击量最高的网剧。在这之前,网剧多是小成本、小制作的小短片,而今,它的制作规模与市场影响力似乎并不逊色于传统电视剧。

首先,越来越多资金流向网剧。像《盗墓笔记》宣称投资6000万元,单集成本超过500万元。网剧《无心法师》单集制作成本也在160万元到200万元之间。而号称剧组很穷的《太子妃升职记》,其实只是营销策略,该剧监制甘薇直言:“剧组其实不穷,预算近2000万元。”其次,越来越多名导、名演选择与网剧合作。不妨以视频网站巨头之一腾讯视频为例。201511月腾讯视频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闻发布会,宣布了2016年的八大IP计划。其中网剧有侯鸿亮带队、凭借《琅琊榜》大红的王凯主演的《如果蜗牛有爱情》;《花千骨》制片人唐丽君带队,马可、张馨予、韩彩英、Pong等中外知名明星联袂主演的《重生之名流巨星》;顶级IP、著名演员靳东与陈乔恩联合主演的《鬼吹灯》……均是大IP、大投资、大制作、名导名演加持。

网络综艺也是如此,不少一线卫视的名嘴纷纷试水网络综艺。2015年,马东、蔡康永等在爱奇艺搭档主持的《奇葩说》,何炅和Ella在腾讯视频搭档主持《你正常吗?》,蔡康永在国庆期间独立主持芒果TV的《百万秒问答》;谢娜也在爱奇艺主持《偶滴歌神啊》……2016年,汪涵、孟非等也准备主持网络综艺。

网剧之所以火爆,主要应归因于网剧与传统电视节目的风格差异。在拙评《<太子妃升职记>为何爆红?》中,笔者指出,由于网剧的用户近80%30岁以下的年轻人,因此成功的网剧必然带有网络亚文化这一核心基因,这是对用户需求的迎合。网络亚文化,是年轻网民在网络中逐渐形成、信奉和推行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价值体系、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简单概括,就是去中心化、颠覆性,具体表现为反传统、反权威、反说教,追求个性、张扬自我。网络亚文化的基因,使得网剧比电视剧题材更为新鲜多样、风格更加个性化、表演更加自由、审美更加年轻化。

比如2015年点击量突破10亿的网剧,题材类型多是传统电视剧不敢触及的。《盗墓笔记》是盗墓,《无心法师》涉及鬼怪,《暗黑者2》是警匪悬疑的敏感题材,《太子妃升职记》则是腐文化……并且,它们尺度更大、风格更污,聪明结合网络亚文化的种种热点:LGBT、弹幕、吐槽、逗逼、恶搞、雷等。在价值取向上,与传统主流价值有一定偏离,更具包容性。

再如网络综艺,同样是风格大变、尺度大开。马东还是央视主持人时,给人的印象是稳健,但到了《奇葩说》,主持风格果真是奇葩;而从《奇葩说》的选题和辩论上,我们也可窥见节目的价值观:奇葩,但多元、有趣。何炅在《快乐大本营》中是个三观正确的好青年,到了《你正常吗?》《拜托了冰箱》,言辞荤素不忌、大聊两性话题,终获“何首污”之称。

该如何管?

网剧呈现出的种种新鲜感,都是对用户需求的一种迎合。不过,文化产品的另一社会职责是对用户的引导,网剧不可一味迎合。网络亚文化与主流文化虽并非矛盾对立的关系,但二者之间还是存在差异,并且时有冲突。换言之,网络亚文化虽然包含了许多积极的因素,但同样存在不少消极成分。比如去中心化,既可以带来多元,但也可能走向虚无;比如颠覆性,既可带来创新,也可能走向盲目解构……这时,如何激浊扬清、如何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在迎合与引导之间实现合理平衡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奇葩说》。《奇葩说》的风格就是“奇葩”,主持人奇葩、辩手风格奇葩、辩题奇葩,这是对年轻人审美趣味的迎合。但是诚如其广告语所说“这是一档严肃的辩论节目”,辩论过程、说理过程却总是“严肃的”,辩手们都很讲理、辩论技巧不乏高明。在某几期节目,比如《为了救其他人,要不要“炸”贾玲》,主持人不惜变更比赛规则,为的是对一种善的、不作恶的价值观的坚持与引导,追求趣味却始终不忘传输价值,值得点赞。

不过,成千上万的网剧网综里,《奇葩说》只是极少数,奇葩却到处都是。更多网剧对网友趣味、尤其是恶趣味一味迎合。毕竟要把真善美拍得令人心服口服难,但要迎合人性的某些低级需求却总是容易,比如软色情、政治谣言、封建迷信、血腥暴力。

尤其是近来,网剧似乎是“越污越火”,不少制作者因此“为污而污”,刻意引导、不断炒作。还有的明明是自我删减,却放话说是广电总局的“剪刀手”,并将删减片段流传至网上,由此在微博上炒热度、博关注。这林林种种的做法目的是一致的:打擦边球、吸引眼球、抓紧变现,但其急功近利、迎合炒作的制作与营销方式,却会对仍不完善的网剧生态造成恶劣影响,这对于那些专注内容的网剧制作方是种不公平。

223日,“上瘾下架”的新闻上了微博热搜,耽美网剧《上瘾》被广电总局无理由下架了。耽美无罪,但此剧的三观还是不敢让人恭维(比如顾海是军二代,于是借助父亲的权力找关系啊、绑架啊什么的);除此,其营销手段也令人诟病。一位媒体人在接受新浪娱乐采访时如此批评该剧:“这类剧最恶心的是自己炒作被删减的大尺度片段,这种方式太高调、太脑残。明知道审查的底线,却妄图以尺度去吸引关注,并在宣传上夸大炒作话题,这种方式对众多制作精品网剧的同行非常不公平。如果人人都这样做剧,那看A片岂不是更好?”

可见,网剧不可放任其野蛮生长。问题的关键是,该如何管?

应该看到,网剧之所以能够大尺度、反传统、追求个性、讲求风格,根本原因在于,在目前的规章制度下,网剧是“自审自查”。宽松的审核制度给了主创者相当自由的创造空间,使得网剧得以突破传统电视剧的种种“禁区”,无论是题材禁区(比如侦探刑警)、话题禁区(比如《奇葩说》的不少选题)还是艺术禁区(比如耽美剧),这是网剧得以崛起的根本所在,也是网剧“好看”的根本。因此,无论如何管,“自审自查”的制度不可改。

只可惜,目前透露出的种种风声显示,网剧的审核标准将越来越接近电视剧,“线上线下标准统一,电视不能播什么,网络也不行”,这等于是划出了不得入内的“禁区”。这固然可以减少刻意迎合网友恶趣味、格调不高、粗制滥造的网剧数量,但“一刀切”的做法是否会由此扼杀了网剧的盎然生机呢?毕竟电视剧面向无差别的受众,价值观一元、审查标准严格是种必须,但网剧多是主打垂直分众、面对年轻族群,也应该让多元的价值观得以呈现、让不同的声音能够发声,并为网剧留下自净空间。如果网剧与电视剧一样中规中矩了,那网剧还是网剧吗?倘若失去了网络亚文化这一核心基因,我们还有真正意义上的“网剧”吗?

在审查的另一只靴子还未落地时,观众仍可利用时间差享受“网剧的春天来了”的红利。但如何让这春天不至于太短命,网剧制作方可得好好动动脑筋了。其他的,只能“听天由命”了。


本文网址:http://www.gxyscm.cn/html/hangyedongtai/591.html
栏目名称 MIDIA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同人实业产品发布会现场 | 华数TV | 超级女生 | 中国网 | 中国企业网 | 华夏才女民族博览大赛 | 优酷 | 快乐大本营 | 深圳卫视 | 中国好声音 |
Copyright © 2014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光线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植物园路喜创城
手机:13249899898 (微信同步)
企业宣传片,广告片,微电影制作,彭艺微剧场,艺人经纪
13249899898